AI生成内容标识新规解读:显式标与隐式标如何规范行业

2025-03-19 央视新闻

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,新规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必须"亮明身份"。本文将深度解析新规要点及其对行业的影响。

一、新规核心内容解析

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教授介绍,新规明确了三大主体的责任义务:

  • 服务提供者:需在内容生成、传播、下载等环节确保标识完整
  • 平台方:需审核应用是否合规添加标识
  • 个人用户:发布生成内容时需要主动声明

"新规对隐式标识进行了具体细化,要求在文件元数据中进行标识。这种用户看不到的标识既不影响使用体验,又能保留重要信息。"

—— 张吉豫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

二、显式标与隐式标的适用场景

标识类型 适用场景 技术要求
显式标识 可能引起公众混淆或误解的重要内容 用户可见的明显标注
隐式标识 一般性AI生成内容 嵌入文件元数据

值得注意的是,个人用户借助AI进行普通文字创作时,若无侵权风险可不专门标识。但模仿特定主体(如名人、媒体、政府部门)的内容必须显式标识。

示例数据:截至2024年底,我国已完成302款生成式AI服务备案,用户规模达2.3亿人。

三、新规对行业的影响

对内容平台

提供明确的合规要求和管理程序,预计可降低审核运营成本约15-20%(示例数据)

对传统内容产业

通过标识保护原创内容,缓解AI技术带来的冲击

对用户权益

可追溯AI内容来源,减少侵权、诈骗等问题

数维云作为行业专业的技术服务商指出,新规的半年缓冲期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升级时间,建议相关企业尽快部署标识检测系统。

四、专家观点

"新规是当前技术条件下平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良好方案。随着AI检测技术的发展,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优化。"

—— 张吉豫教授

专家建议自媒体创作者应善用AI技术提升内容质量,而非制造虚假信息博取眼球。

总结

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与配套国家标准同步施行,标志着我国AI内容治理进入新阶段。新规通过显式与隐式标识相结合的方式,既保障了用户体验,又维护了网络空间的真实性,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
咨询 联系我们
×

欢迎拨打电话咨询

188-1268-3609
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